圖紙參數“一鍵”下單、大型激光切割機精準切線、焊接機器人機械臂靈活擺動……6月13日,位于張渚鎮(zhèn)的江蘇滬寧鋼機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內,一條條智能化生產線正在高效運轉。這里生產的橋梁鋼結構產品,將被送往千里之外的獅子洋通道項目現場,助力粵港澳大灣區(qū)的交通發(fā)展。
當下,智能化發(fā)展已融入千行百業(yè),堅持向“新”而行,加速“智改數轉網聯(lián)”步伐,已成為企業(yè)“向未來”的必修課。滬寧鋼機是被行業(yè)公認的“中國建筑鋼結構質量第一品牌企業(yè)”,先后承建了“中國天眼”FAST項目、中國尊、北京大興國際機場、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等國家重點工程。“鋼結構生產,長期面臨勞動強度大、工藝精度要求高、定制化需求增多等挑戰(zhàn)。近年來,隨著經濟社會的發(fā)展,這些挑戰(zhàn)愈發(fā)嚴峻。”滬寧鋼機常務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高繼領說,早在6年前,公司就開始主動求變,累計投入技改資金近5億元,通過自主研發(fā)和引進頂尖智能化設備,助力企業(yè)擁抱智能化大潮,讓產品始終保持國內國際領先水準。
機器換人、生產換線,不僅推動企業(yè)向精益制造發(fā)展,還進一步提升了生產效率。走進滬寧鋼機位于啟東的橋梁基地生產區(qū)域,機器轟鳴,焊花飛濺,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。然而,與傳統(tǒng)生產線不同的是,這里的人員配置顯得相對精簡。在焊接機器人工作站內,機器臂協(xié)同作戰(zhàn),以流暢的“走位”對鋼構件進行精細焊接。得益于視覺掃描傳感技術的運用,該工作站實現了自動化焊接,僅需一名技術人員,便能輕松操控兩臺機器臂。這些機器臂每日能完成400米焊縫的焊接,其效率是人工焊接的3倍,且焊縫質量更為平整、美觀。這樣的智能化生產場景,只是企業(yè)的冰山一角。高繼領說,該公司最新一批的智能化生產線,更是集成智能預處理下料、智能板單元、智能桿件制造、智能涂裝等一系列設備,使得生產效率得到更顯著的提升。“套料切割是企業(yè)生產的核心工序之一,這道工序就像裁縫剪裁衣服一樣,對鋼板進行切割。”高繼領說,在智能化改造前,這道工序全部依靠人工完成,不僅費時,產品標準化程度也存在一定的挑戰(zhàn)。在智能化生產線投用后,這道工序變得像在電腦上“復制粘貼”一樣簡單,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也被提升到了極致。
滬寧鋼機生產線的智能升級,不僅體現在硬件設施上,更體現在企業(yè)生產管理上。在企業(yè)生產管理系統(tǒng)的大屏上,下料、焊接、總拼、涂裝等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的數據和情況一目了然,實時更新,實現了生產全流程的信息化管控,使得生產過程更加透明、可視化。“這兩年改造陸續(xù)完成后,車間生產效率提升30%,讓我們的訂單交付周期縮短三分之一!”高繼領說。
產品品質的進一步提升,為滬寧鋼機繼續(xù)“牽手”大企業(yè)、承接大項目增加了更多底氣。獅子洋通道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(qū)新的過江通道,也是珠江口第一條雙層過江通道。在前期對接中,項目施工單位專程前往滬寧鋼機啟東橋梁基地進行考察。“我們的智能化生產線,讓前來考察的客戶眼前一亮,精益求精的產品質量,更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”高繼領說。目前,企業(yè)通過裝備提檔升級,已具備在建筑鋼結構、橋梁鋼結構制造領域的智能化、數字化制造能力,其中核心工藝的智能化生產率已達98%。
廣深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、崇啟公鐵長江大橋項目、杭州灣跨海大橋項目……智能化生產線投用以來,滬寧鋼機持續(xù)拓展項目“版圖”,好消息不斷。今年以來,企業(yè)已將20多萬噸重型鋼結構送到重大項目現場。“接下來,我們將繼續(xù)加強企業(yè)‘智轉數改網聯(lián)’,通過引入DeepSeek大模型等技術,對整個生產管理進行AI升級,進一步提升企業(yè)智能化水平。”高繼領說,未來,滬寧鋼機將不斷在大型跨海、跨江大橋鋼結構制造上鑄造精品質量,并大力開拓海外市場,進一步打響“滬寧鋼機”品牌。
來源:宜興日報